通用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2017年第3期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7-03-15 14:13:12 文字:【大】【中】【小】
(一)低、高端产品产能矛盾突出
通用机械行业中、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如,在国家能源局的推动下,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作为煤炭深加工的国产化示范工程。该工程项目共需12套10万空分装置,在能源局的协调下,其中6套空分作为国产化项目。由于10万空分所需的大型压缩机国内没有业绩,在设计制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这6套10万空分装置,只留1台压缩压缩机作为国产化,其它5台压缩机仍然进口。另外,为10万空分配套的膨胀机、低温泵、低温等关键配套件仍然靠进口,进口金额占整个机组60%以上。
(二)“恶性竞争”加剧
我国通用机械制造业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许多企业为了抢夺市场,不顾成本,微利甚至无利也承接订单,“让利不让市”。再有,拖欠货款情况十分严重,发货后,很长时间拿不到货款,原本微利的买卖,货款被拖欠后,企业的资金被占用,哪还有盈利?“恶性竞争”给通用机械制造企业带来的沉重压力,短期难以缓解。
(三)“市场换技术”难以实现
国际上通用机械(泵、风机、压缩机等)知名企业为了占领中国市场,纷纷在我国独资或合资,但这些独资或合资的外企其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部件仍在它本国制造,我国只是它的一个组装车间。如,如,克诺尔-南口供风设备(北京)有限公司,它是由德国在香港的克诺尔亚太区(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北车集团南口机车车辆厂于2006年合资成立的。主要为高铁列车和高性能机车生产空气干燥器和制动用螺杆压缩机等产品。其中螺杆压缩机主机等核心部件仍在德国设计与制造,然后进口到北京南口组装出产品,安装到高铁列车上。外国企业通过合资获得了中国市场,而国内企业想通过合资获取技术的愿望却落空了。
(四)研发平台严重不足
一些高端产品国内企业可以制造,但还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研发平台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如,试验台建设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的企业没能力投资建设产品的各种试验台。如,“十二五”期间,通用机械行业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开展超超临界火电阀门国产化工作,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开展攻关,目前样机全部完成,但在产品验收时,只能在常温状态下做试验,而无法在600C高温下做试验,我们的企业都不具备高温试验台,产品真正应用装置上情况如何心里还是不踏实。沈鼓集团为了与国际知名压缩机制造商竞争,获得大型压缩机的订单,投资20亿建了一套7.5万kW大型压缩机试验台。这么大的投资,国内有几家企业投得起?
(五)人才匮乏
通用机械制造行业许多企业在业内相互挖人的现象很普遍,被挖的人员就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到处兜售,造成技术、产品雷同。国内设置通用机械专业的院校比较少,通用机械制造业因为利润太低导致人才待遇较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到制造企业去工作,大多愿意留校或到大公司去就业,甚至改行。通用机械制造企业很难招聘到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技术人员,即使下大力气招聘到或培养出业务熟练、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也很容易跳槽出走。由此,一方面造成人才匮乏,一方面又打击了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人才匮乏导致了行业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
(六)创新能力弱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已超过政府的投入,但从功能上看,企业并没有成为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究其原因,实质是创新动力不足。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采用任用制度,近期业绩往往是企业经营者和经营团队最迫切的追求,几乎谁也不愿意“本届种树,下届摘果”,在本任期内,与其把有限资源投入周期长、风险大的自主创新,还不如靠引进、再引进或合资作为技术来源,就足以保证近期业绩,从而失去了自主创新的欲望。其次,在许多地方政府追求速度、扩大投资、追求外延式扩大规模的偏好导向下,使得民营企业宁愿低水平复制扩大生产能力,却吝啬于对技术和人力资源进行投入;宁愿在同类档次产品上进行低水平恶性竞争,也不愿意采取差异化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效益;宁愿持续跟踪模仿,也不愿意下苦功夫走创新之路。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来看,国外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是3%-6%,而我国通用机械行业的研发投入平均为1%-1.5%。二是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相对偏低,目前,通用机械行业平均约3-5%,而外企一般在10%左右。三是许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眼睛向外,缺乏对自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培养和重用,不能很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新政策不到位,扼制了这部分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大多数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基本上是边接订单,边设计,边生产的固有模式,满足于应付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缺乏对产品技术发展的全面的审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研发设计的被动性、局限性和工艺的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市场竞争良性循环。创新能力弱、技术含量低、后劲不足在行业内比较普遍。
(七)企业产业板块单一
我国通用机械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少,缺乏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即使沈鼓、杭氧这样的企业不论从其企业规模、融资能力、研发能力、工程成套能力等各方面都无法与美国GE、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等国际大公司相抗衡。我国通用机械装备制造业还没有进入世界工业500强的,在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太少。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设备,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它的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2012年营业额1473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GE)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员工近300,000人。旗下公司:GE资本、GE航空金融服务、GE商业金融、GE能源金融服务、GE金融、GE基金、GE技术设施、GE航空、GE企业解决方案、GE医疗、GE交通、GE能源设施、GE水处理、GE油气、GE能源、GE消费者与工业、GE器材、GE照明、GE电力配送等20多个业务板块。
我国通用机械与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规模也无法相比,以三一重工为例,它是以工程机械为主的集团公司,它有工程机械、风机、石油装备、煤炭机械、港口机械、风电等十多个板块,最高年份产值800多亿。在国内,建有北京、长沙、上海、沈阳、昆山、乌鲁木齐等六大产业基地。在海外,建有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等四大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集团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企业500强。
通用机械行业最大的企业—沈鼓集团,其业务只有风机、泵和压缩机三个板块,年产值120亿。杭氧也只有空分和低温设备板块,年产值70多亿。不论从业务板块到服务领域,还是销售收入等方面都无法与GE、西门子、三菱等国际大公司相比,也无法与国内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的企业相比。